機器設備評估的鑒證模型

首頁    亦博微訊    財稅案例    評估    機器設備評估的鑒證模型

機器設備評估當中的很多問題都無法用精確的理論解決。這是由于所評估機器設備的固有特性和評估人員的主觀因素雙重影響的結果。對一個項目的評估(假設前提、評估目的、評估基準日等評估內容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機構會有不同的評估結果;同一機構的不同人員操作會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評估人員所依據的資料,在不同的時期對事務的判斷方式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一般認為,由不同評估機構出具評估結果的差異在10%左右是尚可接受的,而差異在5%以內則是相對精確的。鑒于此,在保證評估精度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將統計學的一些成果,應用于機器設備評估實務當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一、鑒證模型需解決的問題

機器設備評估實務中經常遇到如下問題:

1.評估結果的復核:評估工作完成后,需由上一級的復合人員對所出具的評估結果進行驗證,對一個中等規模的項目而言,所涉及的設備數量可達幾百甚至上千臺(套)。這種情況下,如果按部就班地逐臺審核其工作底稿已不現實也無必要,多數情況下,審核者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抽取到的個體進行復核,然后對相關數據的加總進行復核,這樣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保證總體結論的可靠性。

2.對其他機構評估結果的鑒證:委托方并不要求我們出具正式報告,而僅是對由其他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結果進行符合性驗證,并發表相關意見。一般情況下,從成本的角度考慮,不可能對評估范圍的資產全部重新評估,而根據重要性原則,如何科學、客觀地發表鑒證意見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鑒證模型建立的探討

我們利用11個不同時期、不同行業、具有代表性且已經驗證的評估報告中機器設備的評估結果(分別命名為總體A、B……J、K),以問題1為例,作如下分析:

1.模型基礎數據的分析——以A、B為總體。

(1)總體概況:

A為一組機械加工行業的機器設備評估數據,設備數量為626臺(套),賬面原值4522.80萬元;B為機械加工制造業,設備數量為511臺(套),賬面原值為11804.06萬元。以上兩個總體的共同特點是設備分別形成于80年代至今,進口設備占有一定的數量,設備的技術改造情況較為突出。

(2)以設備的賬面價值大小為依據求證按樣本測算總體的可能性,步驟如下:

①設鑒證總體為M(P,P0,X,Y),選取樣本組合為M0(P’,P0’,X’,Y’),剩余設備組合為Md(P-P’,P0-P0’,X-X’,Y-Y’),上述數集當中,P,P0,X,Y;P’,P0’,X’,Y’及P-P’,P0-P0’,X-X’,Y-Y’分別代表各數集的賬面原值、凈值、評估原值、評估凈值。

②先按申報的賬面原值大小選擇5%的樣本,樣本數量為31個,然后對選取的樣本計算出其相應的賬面原值P’、凈值P0’、重置價值X’及評估價值Y’;剩余資產的相應價值為P-P’,P0-P0’,X-X’,Y-Y’。

③通過計算,樣本的評估原值較其賬面原值的變化率為:

(X’-P’)/P’=23.39%;

 

樣本評估的綜合成新率為:

Y’/X’=55.42%

④我們作一個假設:剩余資產的評估情況與賬面情況符合所選取樣本的變化率,則X-X’=(P-P’)×(1+23.39%)

Y-Y’=(X-X’)×55.42%

⑤ 通過上述運算, 我們計算出根據樣本推算的重置全價為30257.89萬元,凈值為16768.93萬元,

與實際評估的重置全價差異率為(30257.89-35505.05)/35505.05×100%=-14.78%,凈值的差異率為(16768.93-16671.91)/16671.91×100%=0.58%。

 

⑥按上述規則,我們將樣本量加大,分別測算A總體

以樣本量為10%、15%、20%、25%測算總體評估結果的情

況,評估差異率見表2:

同理,測算出B總體的結果見表3

表3 按B總體條件抽取樣本量5%~25%測算總體結果表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即隨著樣板數量的增加,推算設備對總體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小,測算的總體精度越來越高,且5%的樣本量,賬面價值量達70以上時已達到一定的精度。我們可初步推斷,采用樣本評估結果推算總體評估結果是可行的。

(3)其他相關問題的考慮:

上述樣本的選取僅考慮了價值量因素,而未考慮其他因素,按常規推斷,個別因素可能對總體的判斷產生影響。我們做一項測試,取同樣的樣本量,例如仍取總體15%的樣本個數,其中10%的樣本按價值大小選擇,其他5%的樣本根據總體的特征考慮下列因素選擇:

①為縮小抽樣范圍,仍然在按總體大小排序的前70%數量的資產中選擇。

②將已選入10%的樣本排除在外,觀察總體單位列入抽樣范圍內的子項,作如下判斷,并考慮納入5%樣本之列。

a.有無賬面價值可能與重置全價發生嚴重背離的現象;

b.有無投入使用年限與已列入樣本的使用年限偏離較大的情況;

c.技術改造情況顯著的設備;

d.有代表性的其他設備。

考慮上述因素后,我們對A總體抽取15%的樣本重新計算,得出如下結果(見表4):

由此可見,考慮其他因素對評估精確度雖無顯著的影響,但可使推斷的評估結果更接近于逐項評估的情況。

2.為了消除個別案例所帶來的片面影響,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后,對其他總體進行測算,得出以下結果(見表5)。

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樣本量為5%、賬面原值達70%左右時,利用樣本推算的總體評估結果基本可校驗出大致評估結果;當樣本量增加到15%、賬面原值達到80%左右時,其推算精度已比較可靠;當樣本量增加到25%、賬面原值達85%左右時,一般能達到滿意的結果。

上述分析是利用現有(已經確認)評估結果做出的,但其原理可借鑒問題2,即評估結果鑒證問題。從工作成本的角度出發,進行鑒證工作時,我們推薦樣本量控制在15%~30%以內、樣本賬面價值比重在80%左右便可較為準確地推算總體情況,達到鑒證的目的。

四、機器設備評估鑒證模型及其建立的原則

1.一般性鑒證模型的建立

對鑒證總體M( P,P 0,X,Y),假設賬面原值可靠的前提下,按上述規則選取樣本組合M(P’,P0’,X’,Y’),上述數集當中,P,P0,X,Y及P’,P0’,X’,Y’分別代表數集的賬面原值、凈值、評估原值、評估凈值。

鑒證時,我們先按評估規則求出樣本的X’,Y’,再根據樣本評估結果推斷總體的評估結論,則樣本評估原值較賬面原值變化率ξ= [ (X’- P’) /P’]×100%

樣本的綜合成新率ζ=(Y’/X’)×100%

則X=X’+(P-P’)×ξ

Y=Y’+(P-P’)×ξ×ζ即為基本模型

2.樣本選擇的原則

(1)對總體應當進行充分的分析,包括賬面價值的可靠性、賬面價值的構成情況、形成背景資料(不同時期的資本化政策)、設備的技術改造情況等;

(2)在對賬面價值可靠性進行認可的基礎上,采用條件抽樣的方式,首選賬面價值較高的作為樣本,樣本量應占總體總量5%以上;

(3)從成本角度出發,對其他因素的考慮可放在價值量在90%以內及樣本量在50%以內的設備中選擇;

(4)對價值形態完全一樣的設備,可作為一個樣本;

(5)對賬面價值可能與重置全價發生嚴重背離的設備應納入樣本的選擇范圍;

(6)對投入使用年限與已列入樣本的使用年限偏離較大的設備應作為樣本的選擇對象;

(7)技術改造情況顯著的設備應納入樣本的選擇范圍;

(8)具有代表性的抽取樣本應納入樣本選擇范圍的設備;

(9)認為可能引發歧義的設備(流通性好的設備)應列入樣本選擇范圍。

3.注意事項

(1)以上的探討僅針對于前述所需解決的問題,用于其他方面應慎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2)采用上述方法的出發點是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進行的,而且對總體有一定的數量要求,否則便失去建立模型的意義。

(3)采用上述方法并不能減少對評估現場勘查階段的相關工作,本方法僅能簡少估算過程當中的部分工作量。

极致的黑丝美女OL美腿诱